河南能源发展网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我的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循环经济
新兴产业再造新优势 新赛道领跑新征程——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2023-08-03
  |  
阅读量:
  |  
来源:中宏网河南
分享到:

 中宏网河南5月30日电 近年来,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落实国资委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精神,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提升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能力,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一业+多元”,再造新优势。该公司坚持“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在新能源领域,该公司挺进湖北省、云南省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助力该集团公司首个快速充电站上线运营、首个实施投运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安徽泗县光伏、西藏昌都光伏、福建福州连江户用光伏等项目正快速推进,陕西渭北新城光伏、宁夏红寺堡光伏、锦洋绿储共享储能电站等工程即将开工。

  围绕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的各类场景进行开发建设,目前重点开发建设项目42余个,其装机规模达7GW,投资额达278亿元;新能源光热发电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能源+智慧”,推进双链耦合。该公司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重点关注风光水储一体化、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数字基建等领域,逐步形成具备集投融资能力、设计、施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成为该集团内新兴产业、新兴业务排头兵。在5G及大数据、智慧城市、城轨维保、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等领域持续发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该公司积极落实数字产业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智慧城市生态资源圈,提供智慧城市前期规划、解决方案及建设实施等各阶段服务。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添动力。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聚焦四电集成、机电、高速磁浮、既有线改造、光伏发电等施工技术难点,在前瞻性科技攻关、智能化装备应用及信息化技术服务方面进一步发力,形成了一大批围绕“四电”专业的体系化科技创新成果及核心关键技术。依托组建成立的BI中心、智能化技术研究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大平台,公司着眼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创新智能化施工装备,革新施工工艺,全面掌握了350k/h高铁四电系统集成、DC1500v架空接触网结合专用轨汇流、同相供电、中低速磁浮、双流制线路等施工技术,研发了电缆综合检测仪、接触网参数测量仪等一系列智能工装,参编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各项,并为行业内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服务。2022年,该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收获授权专利40项、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及工法4项。

  目前,该公司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发明专利8项。行业内首次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腕臂智能化预配、自主研发的轨道侵限智能检测仪、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第三轨参数检测仪、自主研发的云监控智能安全帽。

  党建引领,全域融合促发展。电务公司党委紧扣“高质量发展”核心主题,广泛宣贯“三论四度”理念,持续开展“五型”总部建设,创新打造“全域融合”“素养提升”“文化强企”“幸福家园”四大工程,着力强化党建工作在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引领保障能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以铁路、公路、轨道交通、通信信息领域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集成商,铁路四电建设的领军者,电务行业排头兵,是全国首批进入铁路、高铁“四电”系统集成领域的施工企业,也是全国第二个拥有独立客专“四电”施工业绩的企业,该公司始终秉承“自律、包容、求实、争先”的特色文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深化项目管理升级,推进“五型”总部建设,加快打造“四电”专业领域“冠军级”工程公司。(杨学鹏 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