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发展网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我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3-12-18
  |  
阅读量:
  |  
来源:河南省区域合作中心
分享到:

    河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瞄准千万亿级产业链群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向产业链前端延伸,产业创新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创新链后端延伸,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新机制。

                                                                    加快构建高效能协同创新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和核心。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链,要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全力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强化教育人才基础支撑,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系统部署创新资源,持续推进环省科学院生态圈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前沿问题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完整创新链条;加快中原农谷建设,聚焦种源培育、生物基因、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搭建“全域科创”发展空间;推动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积极争取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合理有序布局建设一批影响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在我省布局建设。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转化。紧扣重点产业链建设的突出短板和技术需求,制定产业链风险清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围绕产业图谱编制创新图谱,明确重点产业链技术发展重点和方向,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未来产业技术研发,重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依托“链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科研团队+龙头企业+产业基金”模式,持续提升技术“原创力”和成果“转化力”。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

       强化教育人才基础支撑。加快培育“双一流”大学和学科,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设置一批新的学科专业。积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探索设立高校“基础研究特区”,支持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加强高校智库整体规划和布局,提供更高端更具专业特色和定制化的研发科技增值服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面向重点产业链转型升级开设特色学科,建设“工匠学院”和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实施人才强省“八大行动”,建立产业人才需求库、目标人才库,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

                                                                     围绕创新链布局发展重点产业链

       瞄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方向和重点,全力推进创新赋能和科技赋能,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培育壮大多元创新主体,更大力度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推动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坚持创新引领,在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研发成果嵌入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链领先地位,推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再造和优势重塑,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软件等缺失短板,规模化形成一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新产品新技术。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突破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开展全球知识产权和行业标准布局,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优势。建设河南“科技大脑”数据平台和信息库,密切跟踪重点产业链的领先技术、理念与模式,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匹配技术及产品,精准匹配实体经济发展与创新平台、投资机构等差异化需求。

       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把市场主体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打造更多的链主、独角兽、专精特新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产业链配套就近布局,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深度拉长延展。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攻破一批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推动技术开发、就地市场化转化。建立健全独角兽培育企业遴选发布机制,力争在生物育种、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更多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完善对企帮扶推进机制,实施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企业研发费用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广泛建立研发机构,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高质量建设产业载体。支持高新区提质发展,汇集一流人才和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流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支持以“区中园”形式,引导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建设专业园区,实现基础工艺就近配套和产业集聚成链。强化省级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用途管制,严格把控开发区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依法依规推进低效闲置土地清理腾退。

                                                                                                                         (河南省区域合作中心    李晓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