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优育强企业,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近年来,我省制定实施提振市场信心90条、进一步促进消费12条、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3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市场主体规模持续壮大、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实有市场主体1034.5万户,同比增长20.9%,成为继粤鲁苏之后全国第四个市场主体总量破千万户的省份。
与此同时,我省市场主体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比还比较低,市场主体结构多而不精、全而不优、大而不强。2022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刚刚突破1万家,在全国占比不到3%,在中部地区位居第四位。作为中小微企业的“领头羊”,我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6家,居全国第十一位、中部地区第四位。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23中国企业500强、《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我省入围企业数量分别为12家、13家,在全国排名第十位。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我省14家企业上榜,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九位。
加快培育壮大企业主体
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依托我省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链的引领控制能力、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贯彻落实《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激活并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等作用。
加快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贯彻落实《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聚焦我省加快打造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质量效益优、成长性较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链领航企业。推动产业链领航企业平台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加快补链延链强链。鼓励产业链领航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供应链体系,带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科技“小巨人”等企业。发挥产业链领航企业作用,开展协同招商、同构创新网络、共同拓展市场,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分工合作高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及基础软件等领域,遴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孵化培育和扶持壮大机制,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个培育梯队,分级建立企业培育库,实施差异化精准指导。针对市场容量小但技术(产品)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细分领域,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专用通道。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结合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发布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竞争立项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材料目录评选。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加强中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厚植专精特新企业生长土壤。
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充分发挥我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厅际联席会议作用,凝聚合力,分类施策,在市场准入、政策优享、信贷支持、转型升级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帮扶举措,切实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积极推进“个转企”,对产值和销售规模较大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加快促进转型。对转型后的小微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和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轻转型企业负担。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力度,进一步提高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份额和价格扣除比例,增加小微企业合同规模,降低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
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围绕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要素保障、市场准入、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纠正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的激励机制扭曲,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厚植发展土壤。
强化服务保障。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鼓励金融机构采取下调利率、减免服务收费、调整还本付息安排等方式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大对市场主体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和发债融资。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精简优化准入审批。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积极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细化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融资支持、招商优惠等领域帮扶纾困政策。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完善企业诉求响应机制。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赵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