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河南公司承建的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近日,项目第三批坑塘成功并网,距全容量并网发电节点更进一步。
景明鱼儿出 乡村振兴路
150MW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局首个“渔光互补”类型项目,也是当地“光伏乡村振兴”优质试点项目,建成后年均可供应1.7亿度清洁电力,年节约标准煤12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4万吨,项目是河南公司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助推属地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载体,全部并网后将有力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属地乡村振兴。
“渔光互补”绿色生态模式是渔业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的产业模式,项目规划长期租赁村民或者村集体的鱼塘水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在鱼塘上方架设光伏组件发电,光伏板下方的水域则进行养殖常见的有鱼、虾、蟹、鸭、鹅等,光伏面板还能抑制藻类繁殖生长,为鱼虾提供更为舒适的生长环境助力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推动光伏与渔业养殖综合发展,实现“水下养殖、水上发电”双收益助力当地镇域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山水一色间 扁舟自在流
渔光互补类项目建设与传统房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船上作业,为保证塘内的鱼虾正常存活,同时也方便材料运输、保障人员安全,项目团队通过排水或蓄水,使作业区域的水位与桩顶标高保持在合适高差内过程中严格要求安全施工,分组作业并配备专属安全员在岸上巡检,作业船只穿梭于池塘桩板之间,叶叶扁舟尽显动静结合之美。
如何提高水面利用和阳光接受效率?项目团队决定先从桩基工程入手,根据水下地质情况“边协调,边深化,边施工”采用“船式打桩设备”和“挖掘机改装打桩设备”相结合方式,严格控制误差。俯瞰正施工或已并网的鱼塘,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划一地陈列在
水面之上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并源源不断地把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分布式是项目又一个典型的特征,项目已开工的三十四个鱼塘,分布在十余个乡镇上最远的两个鱼塘距离竟达93公里之远,有别于一般项目部的集中式管理,项目把管理人员“撒”到各个乡镇驻扎在鱼塘现场,平日里开会、沟通大部分时间都采用视频通话“知道大家辛苦,可我们都是年轻人,要勇于到艰苦环境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项目负责人说到
作为全局首个“渔光互补”类项目,建设团队深知任重道远,使命在肩,总结提炼“541”质量管理体系50%着力前期控制,实现验收标准化、管理行为程序化40%着力过程管控压实旁站监督责任、强化定期巡检10%着力总结复盘总结有益经验,实现项目提升项目在局、公司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高管理效益的新方法连续3个月登上局项目产值龙虎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建五局河南公司用渔光互补奏响生态富民渔光曲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光”添彩!